近年來,中國跨境電商市場發展迅速、前景一片大好,據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為1.69萬億元,較上一年增長31.1%。其中出口總額為1.12萬億元,較上一年增長40.1%;進口總額為0.57萬億元,較上一年增長16.5%??缇畴娚桃呀洺蔀橹袊髽I進行國際貿易的重要方式之一[1]。
海外倉是近幾年興起的一種新型的跨境電商物流模式,他是指跨境電商企業在賣方所在國之外,一般在買方所在國通過租賃或者自建倉庫,由賣方提前將出售的商品批量運至海外倉庫,在跨境電商平臺上接收到買方訂單后,直接在海外倉進行發貨的一種物流組織形式。通過海外倉,賣方可以批量將商品運至買方所在國,大大減少了國際運輸的物流成本。
隨著跨境電商的蓬勃發展,近幾年對海外倉的研究也越來越多,張夏恒(2015)從降低成本、縮短運輸周期等方面指出了海外倉在跨境電商中的作用[2]。周廣瀾(2021)從系統動力學的角度指出隨著跨境電商企業在采用了海外倉模式之后,交易額有了大幅增長[3]。孔昊(2021)從B2C跨境電商角度指出了推行海外倉物流模式的重要性[4]。方閩江(2021)提出了創立共建海外倉來降低跨境電商中的物流成本[5]。從已有的研究可以看出,目前針對海外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海外倉對跨境電商的積極作用,少有文獻從企業角度對海外倉的不足進行系統論述。
本文從跨境電商企業的角度,著重探討了中國跨境電商物流模式下建立海外倉可能會面臨的成本、庫存、管理、風險等方面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議。
由于海外倉的物流模式先把銷售的商品批量運到海外倉庫,大大降低了頭程物流中商品的單位運輸成本。將商品從中國發送到歐盟或美國等主流市場,海外倉與傳統的郵政小包價格相當,比國際快遞便宜20%~50%。另外,將一些容易發生貨損的商品放入海外倉,可以有效地將商品的貨損率控制在很低的水平,降低了跨境電商企業的貨損風險,提高利潤。
海外倉的另一個優勢就是可以直接從本地發貨,訂單和發貨同步,可以做到自動化處理訂單,當跨境電商平臺接到訂單后,大部分商品在2~3天之內就可以送達,如果從賣方國內發貨,郵政小包需要15天左右,國際快遞需要3~7天左右,相較于傳統的跨境電商物流模式,海外倉在物流時效上的優勢更大,客戶體驗更好。另外由于物流時效的提升,賣方可以適當提高商品的售價,從而提高單件商品的利潤。
在海外倉出現之前,退、換貨一直是跨境電商企業的一大難題,退、換貨涉及到進出口國通關和物流等一系列問題,導致退、換貨的成本和時間一直居高不下。而跨境電商的商品以價格較低的小商品為主,往往就會出現退、換貨的成本高于商品本身價格的情況。海外倉的出現除了可以在本地直接發貨,退、換貨等售后服務也都可以在本地完成,同樣也可以做到自動化退貨處理,避免了退、換貨重新通關的手續,不僅降低了退、換貨成本,還縮短了退、換貨的時間,提升了客戶體驗。
跨境電商傳統的物流模式一般采用郵政小包或者國際快遞,一般適用于小件商品的銷售,對于商品品類的限制較大,對于一些體積大、重量重或者特殊商品比如液體、鋰電池等商品卻不適合,而海外倉的物流模式頭程運輸使用了集中運輸的方式,突破了商品體積、重量、品類、價格等方面的限制,大大擴展了跨境電商企業銷售商品的品類。
海外倉成本主要包括建設成本、運營成本和物流成本等,其中建設成本包括購買土地、倉庫建造、購買設備、建設物流信息平臺等費用;運營成本包括海外倉的工人工資、水電等日常運營費用;物流成本包括跨境電商運行時的頭程運輸費用、海外倉的倉儲費用和尾程配送費用[6]。在歐美等發達國家,無論是建筑材料、工人工資都相對較高,增加了企業建設海外倉的成本。
除了資金上的壓力之外,隨著跨境電商市場的越來越成熟,建立海外倉的門檻也越來越高。在跨境電商剛起步的時候,只要在買方所在國租賃或購買倉庫都可以進入跨境電商的海外倉市場。而現在擁有倉庫只是進入市場的前提條件,還需要跨境電商企業有良好的商家服務、成熟的倉儲管理技術和高效的物流配送系統,同時,為了使商品能夠實時跟蹤查詢,保持買賣雙方及時有效地溝通,不僅需要克服語言上的障礙,還需要有更專業的物流信息平臺,實現境內物流信息和境外物流信息的無縫銜接。因此,無論是在資金上和技術上,都對跨境電商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讓大部分企業望而卻步。
由于海外倉需要賣方提前將商品批量運輸到賣方所在國的倉庫,當跨境電商平臺收到賣方訂單后,直接在海外倉發貨。這種模式會產生庫存積壓的問題,一般來說,跨境電商企業銷售的商品種類普遍較多,將眾多商品放入海外倉,勢必會增加企業的資金占用,使企業的機會成本增加;另一方面,將大量商品放入海外倉,也增加了企業的倉儲成本和維護成本,同時也增加了貨物變質的風險。
另一方面,由于海外倉設立在國外,對商品進行補貨時頭程運輸需要一定的時間,如果碰上銷售旺季,比如歐美國家的萬圣節、圣誕節等傳統節日,如果跨境電商企業沒有提前補貨或者調整銷售策略,就很容易出現缺貨的現象,導致商品發貨時效大幅下降,降低客戶對企業的滿意度。
跨境電商企業建設海外倉不僅要考慮自身的經營規模和經濟實力,還要考慮賣方所在國家和買方所在國家的政治、經濟、自然、文化環境之間的差異。
跨境電商的發展會觸及到很多國家的傳統商業利益,這些國家往往會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法律來保護本國的利益,而中國企業往往會在反傾銷、商品安全和知識產權上重視不夠而出現各種各樣的貿易糾紛。例如,近幾年來,美國采取了越來越嚴厲的知識產權保護政策,這意味著對于中國的跨境電商企業來說,知識產權的侵權風險越來越高,已經有不少中國跨境電商企業被美國的Amazon、Wish等平臺警告,不僅產品被下架,還將面臨當地政府的處罰。
經濟、文化上面的不同決定了當地的消費水平、消費觀念和工作觀念等方面均與中國有很大的不同,這也會也影響跨境電商企業在當地的商品銷售、倉庫運營等工作的開展。隨著跨境電商的蓬勃發展,跨境電商企業面臨的競爭也越來越大,既要面臨線上同類型跨境電商企業的競爭,還要面臨當地線下企業的競爭。這意味著海外倉不僅要雇傭數量充足、業務熟練的當地員工來保證基本的倉儲配送服務,還要確保商品在當地的銷售、售后以及其他的增值服務來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相比于海外倉的物流模式,跨境電商企業主流采用的另一種物流方式———郵政小包或國際快遞無論是從運營人角度還是從數量角度來說,進出口的通關能力都比較強。當跨境電商企業使用海外倉的物流模式后,買方所在國的進口通關手續就需要由跨境電商企業自主申報和辦理,這樣跨境電商企業必然會面臨海關的監督、檢查、征稅等環節,如果出現問題,可能會被退回、罰款甚至沒收商品等處罰,這就會使跨境電商企業不僅要保證物流的質量和效率,還要面臨額外的通關風險。而且使用海外倉時頭程運輸一般都是大批量的貨物走海運進行通關,大部分國家都會要求商品有本國或第三方的安全認證或質量認證,通關流程比原來的郵政小包或國際快遞要求更為嚴格。而中國很多跨境電商企業在建設海外倉時往往缺乏風險意識、經驗不足,對海外倉所在國的政策法規不夠了解,等問題出現后才去補救,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根據海外倉經營主體的不同,海外倉可以分為兩種模式:自營海外倉和第三方海外倉[7],其中自營海外倉是指由跨境電商企業自己建設或租賃并運營的海外倉庫,僅為自己提供跨境電商相關服務,需要高昂的建設成本,但單位商品的物流成本相對較低;第三方海外倉是由第三方物流企業建設并運營的,可以同時為眾多跨境電商企業提供服務,對于跨境電商企業而言不需要付出建設、運營的成本,但是單位商品的物流成本比自建海外倉相對更高。
跨境電商企業應該綜合考慮其海外倉的建設成本、運營成本、經營規模和經濟效益等因素,只有企業達到一定的經營規模時,單位商品的物流成本才會降低,自建海外倉才有利可圖。而在達到一定規模之前,第三方海外倉才是更合適的選擇。
在中國,大多數從事跨境電商的企業由于受到規模、資金、技術等方面的限制,很難自己獨立建立海外倉,企業可以依托產業集群,建立跨境電商企業聯盟,并在此基礎上通過協議、合資、入股等方式共建海外倉[8],這樣可以將企業有限的資源進行整合,擴大跨境電商的物流規模。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將風險分散,減輕企業的壓力。
對于一些時效性不太強的訂單,也可以使用虛擬海外倉的模式[9],虛擬海外倉是一種介于賣方直接發貨和海外倉發貨之間的模式,指賣方不將商品提前運至買方所在地倉庫,當跨境電商平臺產生訂單時,如果物流時效符合平臺要求時效時,直接打印尾程運輸運單,顯示為買方所在地發貨,然后在賣方所在地發貨,通過郵政小包或者國際快遞等方式發到海外倉然后再拆箱分發。這樣做既可以大大減少海外倉的倉儲費用,又可以保證符合平臺的時效要求,同時還能隨時應對買方所在國的政策變化,提高運營的靈活性。
跨境電商企業應該根據自己經營商品的特點來判斷是否使用海外倉的物流模式,并不是所有商品都適合海外倉,適合海外倉物流模式的商品主要有兩類:一類是體積較大、重量較重的商品,這類商品如果使用傳統的郵政快遞方式運輸會有諸多限制,而且價格非常高,利用海外倉進行批量運輸顯然可以大大降低物流成本;另一類的商品是銷售周期短、庫存周轉率快的商品,這類商品滯銷風險低,基本不會造成庫存積壓,有利于跨境電商企業的資金回收。
因此,跨境電商企業要謹慎選擇使用海外倉的商品,通過搭建大數據平臺統計分析當地的人口數據、消費水平、消費習慣等,幫助企業挑選進入海外倉的商品。對于一些淡季旺季明顯的商品,只適合做短期海外倉;對于銷售比較穩定的商品或者利潤比較高、郵政小包無法運送的商品,比如液體、鋰電池等,也可以使用海外倉,但在海外倉的運營過程中,要做到實時分析庫存商品銷售和周轉量的變化,并根據這些指標對商品進行分類,做到及時補貨或商品促銷,避免商品缺貨爆倉或者庫存積壓等情況的發生。
為了減小中國和海外倉所在國在政治、經濟、自然、文化環境等方面差異所造成的影響,中國的跨境電商企業應該進一步加強本土化建設。
根據當地情況的不同,推出不同的高附加服務。對于跨境電商企業而言,不僅要熟悉當地的政策、法律、法規等,建立專門的研究海外倉所在國法律、法規的法務部門和知識產權管理部門、完善法務和知識產權信息平臺。
對于跨境電商平臺的運營管理而言,除了要使用當地的語言之外,還要不斷學習當地倉儲企業和配送企業的企業文化和運營理念;在平臺設計上還要符合當地的文化特色和消費習慣;對于商品銷售而言,也應該在包裝上添加當地的語言并加上使用說明;最后,企業必須要重視對跨境電商專業人才的培養,跨境電商專業人才不僅需要有電子商務、物流、商品學等知識,還需要對各國的政治、經濟、地理、文化有比較深入的了解。
在海外倉需求越來越大的形勢下,跨境電商企業不僅需要具備很高的跨境運輸能力和倉儲管理能力,還需要有很高的通關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缇畴娚唐髽I應該充分評估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在建立海外倉時要進行全面評估,有針對性地預防海外倉的建設風險;在使用海外倉時,應該建立通關風險預警機制,及時了解兩國相關政策的變化,避免各種政策法規帶來的風險,同時,跨境電商企業還要熟悉海外倉所在國的通關手續和通關費用,選擇專人專部門處理通關事務,將通關風險降至最低。
對于有些通關難度高、通關成本大的國家,也可以采用邊境倉的模式,這樣商品無需在買方所在國大批量通關,跨境電商平臺在收到客戶訂單后,貨物從邊境倉發貨,通過郵政進行通關,既保證了通關效率,也保證了物流時效和物流可靠性。
海外倉對于傳統的郵政小包或國際快遞優勢明顯,它兼有物流成本低和物流時效快的特點,但是同樣也存在進入門檻高、庫存壓力大、運營管理難、通關風險高等方面的問題,中國跨境電商企業可以從選擇合理的海外倉模式、搭建大數據平臺、本土化建設、建立風險預警系統等方面來進一步提升海外倉的競爭力,更好地發揮海外倉在跨境電商物流中的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