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改革開放以及加入WTO, 由于具有勞動力成本優勢以及良好的生產基礎, 中國制造出口的服裝在世界上所占的比例逐漸加大, 截止2014年全球“Made in China”的服裝超過了20%。但與此同時, 隨著國內勞動力成本上升, 原有勞動力優勢在逐漸消失, 這種情況下, 如何利用精益思想有效管理日常生產運營, 顯得尤為重要。
本文研究了服裝制造企業的行業特點與市場現狀, 分析了服裝企業倉庫管理面臨的挑戰, 研究了現有的倉庫精益管理方法的現狀, 也發現現有方法對于服裝制造企業的倉庫管理的不足。本文以服裝制造企業E公司的倉庫管理為研究對象, 采用定量、定性分析對基于精益思想的服裝制造企業倉庫管理的優化進行了綜合研究。然后, 基于精益管理倉庫方法的實施和應用, 考慮E企業分公司未來生產的發展, 預測未來倉庫容量, 選取新的輔料倉庫點;設計高效存儲的布局, 使空間利用率最優化并防止安全風險;設計標準作業流程, 改進倉儲裝卸的效率和物料追蹤的有效性和精準性;優化目前的輔料配送流程, 達到對生產需求的快速響應和降低勞動力;并針對目前的庫存管理信息系統提供了改善方案。證明基于精益思想的倉庫管理優化服裝制造企業是有效、可行的。由此, 引入精益理念對服裝企業倉庫進行有效管理將對新形式下的服裝制造企業有重要意義, 并且形成一套可供類似制造企業參考的體系。
服裝企業的倉庫管理模式, 一方面, 取決于各個企業的規模和管理水平, 另一方面, 取決于服裝行業的特點:
(1) 從根本來說, 服裝制造業是一個勞動密集型行業。雖然隨著科技發展, 該行業內的專業化設備越來越多, 科技含量越來越高。但是和其他電子或者機械制造行業相比, 由于服裝存在個性化特點, 很多步驟需要人工干預或者生產。目前看來人工成本仍然占據服裝成本的30%甚至以上??偨Y來說, 服裝行業在很長時間內仍然對勞動力成本非常敏感。
(2) 服裝行業規模效益不明顯。由于服裝生產過程中定制化程度較高, 人工成本占據了主要部分, 各生產步驟相對獨立, 因此, 很難實現其他行業中的規模效益。尤其隨著客戶需求的多樣化, 現在整個行業趨向于多款式、小批量生產。這導致了整體行業的平均規模并未上升, 其管理成本反而逐漸增高。
(3) 生產周期長, 受影響因素多且復雜。從服裝本身的生產過程來看, 其消耗時間并不長。但是如果從整個產業鏈來看, 整個供應鏈涉及紡紗、織布、印染、服裝裁剪生產。如果再加上前期的款式開發和后期的市場銷售時間, 其周期可以長達半年以上。從這點來說, 一方面服裝具有很強的潮流性, 但是其長生產周期又是與此矛盾的。
(4) 服裝流行性強, 流行時間短。服裝的季節性體現在, 一方面, 服裝的銷售時間短, 如短袖、羽絨服等具有很強的季節性;另一方面, 還體現在服裝的面料、款式、流行顏色的變化快。很多時候由于某事件就會引發某個款式的流行, 但是市場上反而缺貨, 這對于服裝企業的生產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5) 服裝市場需求多樣化。這就導致了多款式、小批量成為這個行業的主旋律, 從而市場細分以及差異化競爭, 顯得尤為重要。
E企業分公司倉庫管理對象分為兩大類, 紐扣、線、嘜頭等車縫輔料以及紙箱、包裝帶等包裝輔料, 分別保管于兩個倉庫, 目前狀況如下:
(1) 在倉庫內, 根據K廠和G廠分類, 分別有紐扣區、嘜頭區等子區域。
(2) 輕型貨物上貨架, 重型貨物直接堆放在地面。
(3) 由于空間不夠, 無法做到一貨一位。
(4) 有倉儲系統管理庫位, 但功能簡單, 手動輸入。
(5) 不同操作員對應不同種類貨物, 入庫、上架、出庫由同一操作員完成。
(1) 隨著業務的發展, 目前E公司倉庫物流量增大, 但存在面積不夠的情況, 不能滿足現在的業務發展需求, 因此, 不得不向第三方租賃場地。
(2) 由于場地以及成本限制, 現在E公司倉庫的所有操作基本靠手工完成, 機械化系統化程度很低。
(3) 倉庫負責不同面輔料、包裝輔料的入庫操作, 同時, 還要并行處理相關輔料的出庫操作。各種產品型號、規格差異較大, 效率較低。
精益倉庫管理需要達到的目標如下:
(1) 完善優化的操作流程, 以確保準確及時收入各種面輔料、包裝輔料。
(2) 完善標準化出庫流程, 確保及時滿足生產對于面輔料的需求。
(3) 提高信息化程度, 從而提高效率降低出錯率。
(4) 標準化各種操作流程以及管理系統, 統一倉庫設計與系統接口。
(5) 實現可擴充的接口, 以便應對將來的業務發展需求。
針對倉庫包裝箱堆放雜亂的現象, 以及倉庫精益管理的目標標準化要求:統一的貨物管理標準, 統一的貨位管理標準, 統一的倉儲網絡設計標準, 統一的庫存管理標準, 提出了采用標準箱的策略。對采用標準箱的意見從倉庫操作流程入手, 進行了優缺點分析, 最終, 確定根據采購輔料的外包裝尺寸大小, 采用標準箱入庫存儲。
剔除超寬超大貨物用托盤 (占全部貨物量5%以下) , 根據內箱尺寸確定標準箱尺寸為600 mm (長) ×400 mm (寬) ×400 mm (高) (可拆分長, 為兩個小標準箱) 。并根據重量和體積的不同, 判斷不同物料是否入標準箱。并對每種入標準箱貨物進行體積折算, 得出該種類所需標準箱數量。
設定物料標準箱數量的計算公式, 然后, 根據具體的數據, 計算目前每類采用標準箱的物料進行得出總的標準箱數:
每個標準箱放放的貨物量=標準箱體積/內箱體積×比例系數×每個內箱放的貨物量
每類貨物需要的標準箱數量=貨物總數/每個標準箱放的貨物量
針對倉庫物料堆放與查找便利, 對采用按PO分類還是按SKU分類分別從倉庫操作流程入手, 進行了難易度分析, 最終確定物料采用按SKU分類入庫存儲。
本文通過基于倉庫管理的精益研究, 結合服裝行業特點, 結合E公司倉庫管理中實際存在的問題, 提出了改善其倉庫管理效率的方法。該方法對于實際提高服裝企業日常運營效率有顯著意義。
標簽:
上一篇: 智能倉庫出入監測裝置的設計與制作
下一篇: 自動化立體倉庫控制系統在安全管理中的運用